close
軒轅春秋

關於毛筆...........

我需要毛筆的資料請給我毛筆資料

拜託!拜託!
毛筆 一、毛筆的歷史:  沒有毛筆

就沒有中國書法和國畫這兩件瑰寶。

  我國的毛筆歷史悠久。

據現有考古資料

可以追溯到約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

但一般人都 認為第一個造筆的是秦代大將蒙恬。

蒙恬雖造過筆

但筆絕不是他發明的

因為在韓詩外傳有云:『周舍為趙簡子臣

墨筆操牘

從君之後

何君之過而書之』。

孔子作(春秋)時

也 有『筆則筆

削則削』等話。

他們分為春秋及戰國時人

均在蒙恬之前。

二、毛筆的毫料:  毛筆依筆亳勁健的程度

大致可分為剛亳筆(亦稱狼亳筆)、柔亳筆(亦稱羊亳筆)及兼亳筆三類。

宋朝以前

毛筆以硬毫為主

唐宋人大多使用硬毫書寫。

明清以後羊毫始漸風行

直至今日

使用羊毫(尤其是長鋒羊毫筆)的人越來越多。

1.剛亳筆:如猿毫、狼毫、狸毫、鼠鬚毫、鹿毫 、豬鬃、馬毫及山馬筆等(大部分筆亳的顏色 接近棕色)

這種筆亳性堅挺

彈性強

適合 於書寫草書

寫出來的字比較遒健勁利。

2.柔亳筆:如羊毫、兔毫、貓毫等(大部分筆亳的顏色為白色) 

這種筆亳性柔軟圓潤

容易濡墨

書寫出來的字比較豐滿

 顯得渾厚含蓄。

3.兼亳筆:用兩種獸毛兼製而成之筆

稱為兼毫筆

一般標明為 長流、白雲及如意之類的筆均屬之

它有剛柔兼濟的特點。

適 合初學者使用。

  其它亦有鳥毛筆

如雞毫、雉毫、鴨毫、鵝毫、雁毫、孔雀毫等及胎毛(人毛)、竹等筆

其實用性並不大。

三、毛筆的選用 :   學書者

常須根據臨摹之碑帖及個人創作所需效果之不同

在各類長短筆鋒及剛柔性不同之毛筆中

選擇適合的毛筆

才能產生得意的作品。

   筆的優劣早有定說

明屠隆指出:製筆之法

以尖、齊、圓、健為四德。

此亦為選筆的標準

也概括了一 支好毛筆的特性。

1.尖:指筆毫潤濕後聚攏

筆鋒末端要尖

才能筆筆傳神。

2. 齊:指筆亳按開後

毫尖要平齊。

運筆時才能達到「萬毫齊力 」的效果。

3. 圓:指筆肚要圓滿

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

筆肚圓滿

含墨量 大

運筆自能圓轉如意。

4.健:即筆腰要挺健而富有彈性;將筆毫重壓後提起

隨即恢復原 狀

運筆才能提按自如。

四、筆的使用與保養:   1.開筆:筆毛沾冷水些許(千萬不可用熱水

熱水會使筆失去彈性 )

用手捏摺筆毛

由下往上逐漸化開

最好全部發開

達到 該筆的最大含墨量

增加墨趣的變化。

如浸於水中

最好懸吊 

以免筆尖觸底變形。

2.每次使用毛筆前

毛筆先沾飽冷水

拭乾後再沾墨書寫

如此 可使筆毛外部自然形成一層保護膜

不但可防止墨汁中防腐劑 侵蝕筆毛

亦易於清洗。

   3.毛筆使用時

通常僅用筆頭三分之一書寫

如使用過度

將減 短該筆之壽命。

   4.毛筆使用後最好在水龍頭下

順著水流方向

捏捏筆毛

將餘 墨洗去

然後置於筆架上懸掛起來

通風晾乾;倘欲確實洗淨 

可於一刻鐘後再將流聚筆尖的殘墨洗清

如此更能確保清潔 。

如日日書寫

不妨用手紙先將墨吸乾

再套入筆套

每二、 三日清洗一次

以免常洗傷筆;但切忌毛筆洗淨後套入筆套

 以防止腐敗、斷毛。

   5.攜帶毛筆外出時

宜用筆捲捲起

以防止毛筆折損。

墨 一、墨的歷史:  物原說:『伏義初以木刻字

軒轅易之以書刀。

虞舜造筆

以漆書於方簡。

』可見在中國歷史上

先人們 曾用刀來刻字

用竹挺點漆而書。

後又用木碳或石墨磨汁而書

於是墨的名稱才著稱於世。

  墨究竟起源於什 麼時候

還不易確定。

由石器時代的黑色彩陶及殷墟的甲骨文

都是先用墨寫然後再刻成文字。

再從晚周帛畫 和戰國竹簡上的墨色來看

可見在先秦時代

墨的質量已有所提高。

到漢代宮廷更有設置掌管墨筆的官員。

到 三國魏時

韋誕(字仲將)以製墨著名於世

被人稱為『仲將之墨

一點如漆。

』後來人們便認為韋誕是墨的發明者。

二、墨的品種:  一般而言分為三種:1.松煙墨:是用松樹枝燒煙

再配以膠料、香料而成。

其色黑

但 缺乏光澤

膠質也輕

只宜寫字

歷史最早。

2.油煙墨:是用油燒煙

主要是桐油。

質地優良

堅實細膩

烏黑 發光。

3.油松墨:是松煙和油煙混合而製成的墨

出現的年代最晚。

墨 三、墨的品質: 1.質地要堅實

磨出來的墨顆粒要細潔。

2.色澤要黑亮。

黑中泛紫玉光為上品;色帶青的次之;會起泡沫的 為劣品。

3.好墨中含有麝香和冰片

但聞起來沒有香味

且上硯無聲

但在 磨墨時卻能散發出陣陣的清香。

4.膠質適中

膠太重粘筆

書寫不順暢

膠太少則久磨不濃。

四、使用與保養:  磨墨時

最好使用新水

當天磨當天用

不要使用隔天留下來的宿墨。

  磨墨時

墨身要直。

用力穩磨

要磨到濃時為止

寧可過濃加水

不可末濃即停。

墨磨完後

一定要拿離池

揩淨晾乾

存放處忌潮濕和曝曬。

紙 一、紙的歷史:  長期以來

一般都認為紙的起源是東漢時宦官蔡倫發明的。

但從歷年考古資料證明

造紙術並非蔡倫所發明

但這並無法否定蔡倫在造紙史上作為一位組織者及推廣 者的貢獻。

亦因所造之紙(麻紙)代替了帛簡後。

才能從此遺留下來更多采多姿的國畫及書法藝術

供後人欣 賞學習。

所以人們才將他奉為『紙神』。

二、宣紙名稱來源:  紙的種類甚多無法一一列舉介紹

只能淺簡介紹與書畫用途相關之宣紙。

宣紙是我國特有的手工藝紙。

使 用青檀樹皮及稻草為原料

經石灰處理、日光漂白及打漿後用手工抄造而成。

紙質潔白、細膩、柔軟、富有軔性

色澤經久不變

不易蛀蝕

便於長期存放。

1.狹義:指安徽省古宣州(今涇縣)一帶所產的紙張。

2.廣義:指全國各地所產的中國書畫紙。

因安徽涇縣宣紙是我國 手工書畫紙的佼佼者

故現在大家習慣地把用於中國書畫的紙 

統稱為『宣紙』。

三、宣紙的種類及特性: 宣紙依使用性能分有生宣及加工宣(熟宣、半熟宣、箋紙)。

種類 製造過程 特性 適用範圍 主要品種 生宣 亦稱生紙

是直接從紙槽裡抄造後烘乾

為君工處理的宣紙。

有獨特的滲透、潤墨和一次性吸附性能。

落墨著色

保留筆觸並出現洇的現象

紙墨相發

變化自然

墨韻深邃。

最宜寫意畫和行草書

亦可裱褙字畫。

(羅紋、龜紋

適用作拓片) 單宣、夾宣、雙夾宣、淨皮、單宣、棉連、羅紋宣、龜紋宣、竹鹿... 加工宣 熟宣 亦稱熟紙、礬宣

是在生宣的基礎上

經加礬、施膠、拖漿、填粉、加臘、砑光、灑雲母加工而成的宣紙。

熟宣施色洹染不洇不漏

不走墨。

適工筆畫

書法以隸、楷最宜。

冰雪宣、清水書畫宣、書畫宣、雲母宣、虎皮色宣及紙質較薄的煮硾箋。

半熟宣 用生宣浸以米面漿或其他植物汁液加工而成一種君工宣紙。

半熟宣抗水力較微弱

墨色洇散較緩。

繪畫適用

兼工帶寫意

書法宜冊頁及小幅條屏之行楷書。

淨皮煮硾宣、南煮硾、淨皮豆腐箋。

箋紙 用生宣按不同用途通過印刷、染色、加料、擦臘、砑光、泥光銀粉、灑金銀箔片、描金銀圖案法製成的加工宣紙。

型制精美

五彩繽紛美名『花箋』、『錦箋』。

古代文人雅士多喜使用

唐宋尤為盛行

主要用於書法。

玉版宣、煮硾宣、雲母宣、各色素宣、冷金宣、虎皮宣、雨雪宣等品種。

硯 一、硯的歷史:  硯是研墨和舔筆的器具

是我國傳統的文房用品

與筆、墨、紙並稱『文房四寶』。

  我國最原始的硯

是半坡村遺址出土的研磨顏料的研磨器

因為早期的墨多為塊狀石墨。

東漢以前的研大 多附有研石

東漢以後逐漸不用了。

古代的硯

用銅、鐵、陶、石等不同材質製作。

造型也多種多樣。

  由於好的石硯具有堅實、滋潤、發墨、不傷筆毛等優點

隋唐後的文人們特別喜愛石硯

石硯的製造為之 大盛。

我國著名的石硯有廣東端視、江西歙硯、甘肅洮硯、山東魯硯等。

三、石硯的種類:  我國可製硯之石材種類甚多

較著名的四大石硯為廣東端視、江西歙硯、甘肅洮硯、山東魯硯

簡介 如下:1.端視:因產於廣東省肇慶市東郊(唐代稱為端州)而得名。

2.歙硯:因產於江西省婺源縣(古稱歙州)而得名。

3.魯硯:山東古稱魯

以山東省諸硯石製成的硯

統稱「魯硯」。

4.洮硯:又稱洮石硯或洮河硯

產於甘肅省南部之洮河。

  ※ 硯的各部份名稱:   最近幾年

國內二水地區盛產螺溪硯

質地細緻溫潤

容易發墨

如上圖 。

四、硯的使用與保養:  為保持硯石的石質、石性不變及持久發墨

須注意硯的使用與保養:1.一方新購末使用過的硯

要先退去硯堂上的臘才能磨墨

退臘 的方法

可用絲瓜布沾衫木炭粉末

磨硯堂一遍或數遍

使臘 去除後

硯即可使用且易發墨。

這叫「發硯」。

2.切忌將硯常置於日光照射或乾燥的地方

以免使硯石漸失滋潤

 研磨出來的墨汁亦相對減弱

甚至失去原有 的優點。

3.硯用畢要常洗滌

但不可用滾水滌硯

因宿墨積久後

膠濃厚會 影響硯的石質。

4.研磨一定要用清水

切忌用滾水

也不可用茶或污水。

更不要將 墨條浸在墨堂中待其發軟才研磨

這樣既會 損墨又傷硯。


是小寶寶的頭髮做的啦~~媽媽肚子哪有毛可以剃ㄚ^^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玩樂天下 的頭像
    玩樂天下

    玩樂天下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