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鄭成功的故事
請告訴我有關鄭成功ㄉ故事可以嗎?拜託各位大大了P.S因為社會課要用所以拜託拜託盡量多一些可以ㄇ?謝了!!
鄭成功
父親為鄭芝龍。
南明唐王賜國姓朱
故又稱國姓爺。
鄭成功為了為反清奔走
並透過武力使佔領台灣的荷蘭人離台。
--------------------------------------------------------------------------------------小故事1台北市劍潭 相傳300多年前
鄭成功軍隊行經此河段時
遇見神怪造成的大風浪
為伏怪
鄭成功拋一身邊寶劍
降服神怪。
劍潭因此得名。
小故事2臺中縣大甲鎮鐵砧山上的劍井鄭成功率兵北上
由大安港南側登陸
被土蕃包圍
水源斷絕
只好向天祝禱〔天若助我鄭軍部隊
平安歸去
此寶劍插地
必得甘泉〕。
然後拔劍插地
泉水竟然就在劍峰兩邊不斷地湧出來
饑渴得以解決。
小故事3南投縣草屯鎮 據傳為明末鄭成功率軍征番
駐軍於此
兵士丟棄舊草鞋棄草鞋成墩
所以舊名「草鞋墩」。
小故事4功至延平 壽至磚城鄭成功在未起義前
於福建曾夜宿呂祖廟[呂洞賓廟]
相傳入夜呂祖托夢
說成功:「功至延平
壽至磚城」。
鄭成功當時不之事什麼意思
誤以為磚城是泉州城(磚與泉閩音相近)
後病逝安平
原來磚城指的是熱蘭遮城(為磚塊所建)。
中故事1小株倒下
大株不倒鄭成功聽說阿里山的烏杉
當建築材料可享萬年太平。
他親自前往阿里山
看見三株烏杉
便砍伐
不過僅能砍斷樹身的1/3
鄭成功於是祭拜山神。
當晚他夢見山神說:「這三株烏杉是神樹
不能砍伐
如果硬要砍伐
便會傷了自己。
你是忠臣
有神明的護祐
所以沒有受到傷害
你若是決意取下烏杉
可以築壇祭杉
合該歸你得的
它自會倒下......。
」 隔天
鄭成功依照山神的指點
開始築壇祭杉。
不久
忽然「轟」地一聲
一株小烏杉自行倒下
而兩株大烏杉
卻聳立不動。
鄭成功見到此景
不自覺地嘆了口氣。
「該歸你所得的
牠自會倒下來」也就是一切都是註定的
無法強求。
「小株倒下、大株不倒」暗喻了「光復台灣可成
反清復明不可成」的宿命。
中故事2鄭成功與老虎[打狗/打貓]鄭成功要到阿里山取烏杉時
遇到當時原住民包圍的。
有人對鄭成功獻計說:「福州太武山
有斑點的猛虎很兇惡
見人必咬之
不如就買一百隻來放入原住民部落
把那些原住民驚走
然後進兵。
」鄭成功便叫人到福州去買虎
說來真是奇怪
猛虎放入原住民部落
竟變成了病虎
見了人並不張威舞爪
儘低著頭慢慢的走路
有的倒去橫臥在樹林下
或蹲在巖穴蔭處;原住民一見很是歡喜
爭來捕取
殺而食之
還剝去虎皮製成衣服。
另外也有的相傳
帶來兩隻老虎
一隻跑到民雄
當地人以為是貓
活活地打死牠
並以其地為「打貓」;另一隻則跑到高雄
同樣地
被視為「狗」
活活地被打死
也以其地為「打狗」虎本是百獸之王自古即有「有虎有王」之說。
至今老虎被消滅;也影射出鄭成功的抱負
亦將遭到挫折。
中故事3鄭成功取玉印傳說中鄭成功來台
是受了仙人的指點取三寶(玉印、粟倉、烏杉柴)以復興明室。
相傳鄭成功正想篆刻一顆大玉印
就帶領部屬上玉山尋找印材。
可是花費一整天東尋西找
連一塊玉片也未曾發現。
此時玉山的土地公現身
說明了此整座山皆是美玉
只是未經容許
誰也尋獲不得。
鄭成功表明了來意
土地公則感嘆說:「若要當做佩玉尚可
若想刻一顆大玉印
歉難奉送。
天意如此
並不是我捨不得給您。
」 「不會吧!
刻一顆印章還有什麼天意呢?」土地公只好勉為其難地撿起腳邊一塊石頭
當鄭成功伸手一接住時
那塊石頭卻變成了美玉。
然而
待鄭成功將玉石刻成了「國姓鄭成功之 印」
每往紙上一蓋
卻都變成了「南無觀世音菩薩」所以鄭成功取印失敗
自然無法中興明室。
中故事4虱目魚起源台灣民間有一則溫馨的傳說
據說鄭成功初到臺南的時候
正為官兵無魚可以佐餐在發愁。
一天夜裡
媽祖指點他說「『莫說無魚』
軍隊駐紮的地方便有魚」
結果鄭成功派士兵去那個地方捕魚
真的豐收而歸
但沒有人知道捕獲的魚叫什麼名字
於是鄭成功便以『莫說無魚』的轉音
命名為「虱目魚」。
還有一個說法
是鄭成功登陸鹿耳門之後
附近漁民貢獻此魚
鄭成功問「此魚為何魚?」因為國語的「什麼魚」音和「虱目魚」相近
而被漁民以訛傳訛
沿用到現在。
在官方文獻裡還有一種記述
相傳鄭成功欣賞虱目魚的鮮美
獻給明末魯王品嚐
魯王特別賜名「國姓魚」
所以「虱目魚」又叫做國姓魚。
1 誅殺施琅家族鄭成功治軍相當嚴謹。
甚至有人批評他執法過苛
不近人情
但是
鄭成功堅持的方針是:「立國之初
法貴於嚴
庶不致流弊
俾後之守者易治。
」這一主張
相當正確合理
但是鄭成功與施琅的衝突
卻由此而起。
順治九年(西元一六五三年)
施琅的士兵
因犯法逃到鄭成功軍營避禍
(成功拔為親隨)
後被施琅查明擒回
且立即處斬
鄭成功得報後
急急派人傳令勿殺
施琅卻不遵命令
把那位士兵處死了。
成功大怒
下令收補施琅和他的家人
施琅趁夜間逃走
更激怒鄭成功
於是施琅的父親施大宣和弟弟施顯都被處決2 欺凌原住民當時鄭成功為了屯田養兵便不斷侵略原住民的土地鄭成功將荷蘭人逐出台灣1西元1644年:「南明」繼續抗清
延平王鄭成功為一股大勢力2西元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
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政治制度的初建1在赤崁(今台南)設承天府
為行政中心2承天府以北設天興縣
以南設萬年縣
各置知縣掌理縣務3稱台灣為東都
熱蘭遮城改名安平鎮
並在澎湖設安撫司◎鄭經的改革措施與出兵中國大陸1鄭經在陳永華的輔佐下改革:(1)東都改名為東寧(2)中央政府增設職官
健全組織(3)天興縣萬年縣改為州
各置知州掌理州務(4)增設南路和北路安撫司
負責處理原住民相關事務2鄭經曾趁「三藩之亂」時曾出兵大陸
後來敗回台灣◎文教的推展1鄭經接受陳永華建議
在台南設立台灣首座孔廟2在中央設立學院
在地方設立學校
用以取才3官方和民間共同為漢人文化奠定基礎
原住民文化發展卻因而 面臨重大阻礙荷蘭人對台的貢獻應該是:原住民種植農作物
雖然為了自己的利益
不過如果當時沒有了他們
我想現在說要有農作物很難了!
荷蘭統治1624年8月30日荷蘭人登陸台灣
開始營建奧倫治城(後改稱熱蘭遮城)
並在北線尾建築商館。
西元1661年12月13日
大員長官揆一獻熱蘭遮城向鄭成功投降。
結束荷蘭據台的38年。
在荷蘭人統治下
台灣開始了以貿易為導向的海洋文明
貿易對象主要是中國大陸、日本和東南亞。
除了轉運外來商品
也輸出台灣特產。
為荷蘭人賺取較多利潤的是鹿皮、蔗糖和稻米。
康熙22年(1683)
台灣入清版圖
隔年
清廷劃定台灣為一府三縣
改承天府為台灣府。
初期
清廷治台始終採取消極政策
直到康熙60年
發生民變「朱一貴事件」
清廷才痛定思痛
重新調整台灣的經營方式
對於台南也開始有較積極的建設。
始終受歷史眷顧的台南
自此更以「全台首府」之姿
昂首步入它歷史上最璀璨、輝煌的一段時期。
光緒元年(1875)
台灣增置台北府
使府城喪失了全台唯一政治中心的地位;光緒11年
台灣建省
省治設在台北
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將建設的主力放在北部
又使台南府城逐漸失喪全台經濟中心的地位。
府城的光輝歲月至此逐漸步入尾聲。
台灣日治時期為1895年至1945年之間台灣被日本管轄的時期日人治理台灣基本心態為殖民台灣、壯大本土
戰略上則為南進。
某程度上
仍將台灣經營視做殖民成就的宣傳品 。
日本領台後期已經開始著手將台灣日化
減少與日本本土的差異。
但日本在所有其他殖民、佔領區
主要實行資源取得以支持戰爭之政策
對當地住民或採鎮壓、放任等對策
並未著手進行日本化。
http://taipei.tzuchi.org.tw/rhythms/magazine/content/48/1/z.htmps:因為不能打太多字 所以給你網址
我也是要寫社習用
我也是喔~!
謝謝~!
感謝!= =
怎麼都是那幾個阿~........
鄭成功的小故事,鄭成功的故事,鄭成功歷史故事,鄭成功廟,鄭成功心得,鄭成功的事蹟,鄭成功的傳說,鄭成功的生平介紹,鄭成功復台戰役,鄭成功後代鄭成功,南明唐王賜國姓,故事,阿里山,台北市劍潭 相傳,鄭芝龍,大安港南側,呂洞賓廟,延平 壽,呂祖托
施琅|中日甲午戰爭|中華民國|三七五減租|臨時條款|朱一貴事件|劉銘傳|馬關條約|林爽文|白色恐怖|十三行文化|新文學運動|北埔事件|長濱文化|三一九槍擊案|牡丹社事件|去蔣化|倒扁運動|美麗島|戒嚴令|卑南文化|鄭成功|國民革命軍|動員戡亂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二二八事件|獨立運動|
故事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30706796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